近年來,注冊會計師行業扎實推進誠信體系建設,樹立廉潔自律標桿,為提升會員服務水平,提升協會工作效率,完善行業監管機制和手段,遵照《深圳經濟特區注冊會計師管理條例》,以行業"大數據"系統為抓手,深圳注冊會計師協會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隨著行業大數據系統推行,結合商事登記制度、"放管服"等改革措施相繼施行,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推向新的高度。
為理順行業管理體制,進一步促進行業健康規范發展,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對《深圳經濟特區注冊會計師管理條例》(2007年修訂為《深圳經濟特區注冊會計師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個別條款內容進行了修正。新版《條例》經深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通過,于2020年1月6日正式公布施行。
與舊版《條例》相比,新版《條例》突出體現了四大亮點。
一是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二是彰顯民主法治環境,提升政府主管部門的依法行政能力;
三是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降低準入門檻;
四是推進先行示范區探索,創新港澳執業注冊會計師準入制度。
在提升注冊會計師行業政府主管部門的依法行政能力上,新版《條例》在第十四條增加了一款:"未取得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許可的,不得以會計師事務所的名義開展業務活動,不得從事本條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業務。"
新版《條例》第七條規定:"下列業務應當由注冊會計師承辦,單位內容審計和國家機關依法開展的審計活動除外:(一)審查企業財務會計報告,出具審計報告;(二)驗證企業資本,出具驗資報告;(三)辦理企業合并、分立、清算的審計業務,出具有關報告;(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應當由注冊會計師承辦的鑒證業務。"
此外,新版《條例》還將第二十二條修改為:"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分所未申請執業許可或申請未予準許,商事主體繼續存續的,不得從事本條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業務,其名稱中不得繼續使用'會計師事務所'字樣或者其他使人誤以為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字樣。"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條例》第六十條指出:"會計師事務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市財政部門和市注冊會計師協會進行電子化備案。市財政部門和市注冊會計師協會應當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業務報告進行防偽標識管理。當出具的業務報告數量或者內容顯著異常時,市財政部門或者市注冊會計師協會應當進行展示,必要時可以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或者當事人說明情況,也可以進行專項調查。業務報告使用方可以根據防偽標識在電子化備案系統中查詢報告的真偽,發現未經備案的業務報告,可以向市財政部門舉報。"
深圳市電子報告中心是由深圳市注冊會計師協會與成功快車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與"深圳市注冊會計師協會會員管理系統"、"成功快車財稅平臺"同為深圳市注冊會計師協會三大數據系統,自2018年3月30日上線以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企業、社會公眾均可以通過微信"掃一掃"的方式或登錄深圳市注冊會計師協會官網主頁及"成功快車"官網首頁輸入報告防偽識別編號,查詢報告真偽、核對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信息、驗證報告基本數據等,這一開放機制獲得社會、協會、會計師事務所的一致認可,同時由于該系統的推行,不僅幫助注冊會計師行業做好自身的廉潔誠信工作,還透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監督和專業服務,查找問題,幫助審計、咨詢、服務單位提高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水平,達到預防貪污、腐敗的效果,從而推進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建設,得到了深圳市紀委的特別肯定。
電子報告中心的出現能有效地打擊非法中介假冒事務所出具業務報告、防范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虛假報告、杜絕同行低質低價競爭等現象。同時,電子報告中心與財會監督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稅務部門、公共信用中心、征信部門、全國各地注協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建立了會計信息的聯合預警、監管機制,助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為"信用深圳"貢獻注冊會計師行業應有的力量。
此次新版《條例》的出現,再一次將會計師事務所的合法權益提上案頭,也進一步將電子報備合法化、標準化,為促進行業實現報告電子化報備提供法律依據。
截至目前,電子報告中心有本地注冊會計師4084名,本地會計師事務所317家,共為126440家企業出具了360632份報告。
此外,以電子報告中心為代表的深圳注冊會計師協會行業"大數據"系統的全面推廣、應用,意味著深圳市注冊會計師行業進入了大數據管理、數字化監管、精準監管的"新時代"。
作為該電子報備系統的開發者,成功快車將不遺余力助力協會通過實現行業"大數據"數據互通,建立大數據建立風控體系,多維數據全方位智能監控及分析,降低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注冊會計師執業風險;建立國內首創的"風險庫"、"控制庫"應用模塊,且隨著數據的不斷累積,平臺人工智能系統不斷迭代,推進注冊會計師行業信息化進程,構筑行業誠信體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